必一运动三月芳菲,春意盎然。暖风拂过,春潮涌动,遍地花香,心扉敞开,大地飞歌。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前来参加“三月三”歌圩节。生活的欢乐和幸福,绣在美丽的服饰上,写在人们的脸上。
纯朴的山歌与绚丽的民族服饰,听觉与视觉,旋律与色彩,传统之风扑面而来。歌声是那么迷人,感染力之强烈让人们沉浸在一场文化盛宴中如醉如痴。
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壮族姑娘婀娜多姿,小伙帅气迷人,饰品点缀,载歌载舞,美艳风情,充满色彩和美丽。
我老伴金梅被壮族服饰迷住了,跟我说,我们回来参加“三月三”也穿民族服装吧。喜欢漂亮衣服的她,出生在桂西南大厂矿务局,虽是壮族,但从来没有穿过民族服装。自己拥有一套壮族服装,一直是她的梦想。记得,20多年前,我们回到南宁,她专门到广西民族歌舞团找服装设计师,要了几帧壮族服装设计图,打算找人做一套壮族服装。可那是舞台上的壮族服装,与生活中的壮族服装是有区别的,总不能日常生活穿着舞台装吧?即使出席活动穿舞台装,也是不伦不类的。但,那时候到哪里制作壮族传统服装呢?
男的改穿对襟唐装,窄袖短衣,宽裤子,脚穿土布鞋。可能是受满族服饰影响后形成的。当然,也与壮族稻作的生产方式有关。因为简洁、方便,便于生活和劳动。在特定场合,也穿中山装,剪西式头。到了20世纪70年代,受当时的“国风”影响,人人穿“国防装”。80年代起又兴起穿“西装”、夹克、运动服,与汉族男人完全同化。
女的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70年代,女青年的服装已基本汉化。中年妇女的服装也逐渐趋于汉化,但民族服装还保存,每逢节日、走亲戚、红白事,才穿民族服装。只有上了年纪,不大出远门的老年妇女才坚持穿民族服装。
90年代,广西很难找到制作壮族传统服装的店铺,市场上也没有壮族传统服装卖,因而,老伴儿的美丽民族服装梦,至今没有圆呵。
自从广西恢复“三月三”歌圩后,掀起了穿民族服装的热潮。南宁市规定,在“三月三”期间,穿民族传统服装可以免费乘坐地铁;青秀山风景区邀请广大市民游客穿上中华民族传统服装共庆佳节,可免票入园。因此,节庆活动,到处都能见到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人。老家腾翔爱美的妇女们,人人置办一两套民族服装,有空就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唱歌跳舞,拍个短视频发到网上,多美呵!亲朋好友办喜事,大家穿上民族服装唱山歌助兴,送上美好的祝福,气氛热烈,非常喜庆。我老伴儿回腾翔就有一帮爱唱歌跳舞的“友女”们一起玩。因此,确实需要置办一两套民族服装。
知道我们要购买民族服装,武鸣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梁局长,推荐了南宁市“纳福彩绣”武鸣壮族服饰店。据说,欢乐的“三月三文化旅游节”上,许多人穿的民族服装和饰品都是“纳福彩绣”制作的。
这家店铺坐落在南宁市武鸣城区香山大道,临街一座3层楼的店面,“南宁市纳福彩绣文化”的广告牌赫然醒目。一层大厅天花板坠下一个巨大的绣球,墙上挂着两块牌子:“南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鸣壮族服饰》传承基地”。一至三层500多平米,挂满了壮族服装和饰品,琳琅满目,款式丰富多样,每一套都别具匠心。几个模特着一身盛装,典雅庄重,灵动自然。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服饰用传统的壮族土布制作,以黑、蓝为底色,古朴、深沉、厚重、神秘,显得内敛而典雅,展现出壮族人的内心深处。再缀以壮锦刺绣,丰富多彩的颜色在服装上交融,如彩虹般绚丽,给人一种眩目的视觉冲击,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走近仔细看,服饰上的刺绣,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手工精巧。男装比较朴素,女装则多姿多彩,特别是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壮族自古就是一个相对内敛的民族,对美的追求低调,但精致华美必一运动。虽然大多数服装不是以黑为底色,就是以蓝为底色,但都在衣领、胸兜、袖口、裤脚等处绣上各种花纹图案,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细节之处透露着对生活的热情与细致入微,体现了壮族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蕴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
壮族妇女擅长刺绣和织锦。以前,女孩从小就要学习刺绣与织锦,在少女时代就掌握了高超的技巧,并且开始为自己制作嫁衣了必一运动。清代黄彦坊在《岭南女工咏•绣花》中以诗记述:“徐牵彩线十分妍,花样翻新最可怜。漫道小娃犹稚齿,看伊绣出并蒂莲。”生活中的刺绣物品非常丰富,如绣衣、绣裙、绣花裤、云肩、勒子、围腰、腰带、绣花鞋,还有绣球必一运动、荷包、香包、头帕、背带、门帘、床帘、帐檐等,其中绣球和背带最具特色。刺绣手法以平绣为主,还有锁绣、贴布绣、打籽绣、堆绣、挑花等多种绣法。图案多为繁密花枝、蝴蝶凤凰、花鸟鱼虫等,造型活泼,色彩鲜艳。
壮锦是人们婚嫁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图案繁密而富于韵律感,色彩鲜丽明亮,质地坚韧耐用。因而,在清代壮锦成了皇家贡品。
“纳福彩绣”店铺制作的壮族服装和饰品,主要是桂西南地区清未以前的传统民族服装和饰品。因而,列入了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女装上身大襟衣,配以发饰,下身裙子。黑布大襟衣,或蓝布大襟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襟、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折裙长至脚踝,或配以镶有花边的宽裤子。裙子外面必一运动,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大花边,在臀部处打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形成后裙脚弓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脚上可配圆口绣花鞋。
与380多年前徐霞客到过桂西南后在《游记》中记载的一样:“妇人无不跣者。……裙用百軿细裥,间有紧束以便行走,则为大结以负于臀后。”
男装包括上衣、裤子、头巾等。上衣是黑布或蓝布对襟衣,圆领阔袖,两襟扣子7—9个,扣子用黑布织成,穿时两襟的扣子扣起来。上衣黑色,配以黑色裤;上衣蓝色,配以蓝色裤。裤口宽大,一般为1—1.2尺寸。头巾,成年人长约 4—5尺的黑巾或蓝巾,也有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孔,戴于头上,比较方便。
如“古骆越新娘”,整套服装用织染土布制成,绣上金色双凤朝阳图案,完美搭配,寓意美好。上衣三层袖设计,显得雍容华贵。在古代,一般是家境殷实人家或贵族,才能用上这样的嫁衣。衣服上的双凤朝阳图案,采用手工刺绣的方式一针一线完成,图案精美绝伦,双凤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刺绣技艺非常精湛。
“琴瑟和鸣”刺绣图案更丰富,有牡丹、石榴、花瓶、龙凤。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花瓶代表四季平安,龙凤比喻夫妻琴瑟和鸣。双头鸟则是武鸣本土出土的文物,是壮族的图腾之一必一运动。不仅寓意好,还将古骆越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给人喜庆以及雍容华贵的感觉,表现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凤栖良木”设计制作和绣工图案更复杂,更精致。用手工织染黑色土布制作,上衣为斜襟式,下装为宽筒裤,衣身绣满图案。古代壮族婚服分为三六九等,九层袖子是古老壮族最高规格的结婚礼服。这件婚服设计了九层袖三层下摆,是古代官宦人家女子最豪华最隆重的嫁衣,象征家庭地位显赫,财帛锦衣层层叠叠。衣服上绣有牡丹、凤凰、石榴,寓意大富大贵、多子多福。还绣有传说中八仙的法宝,古代人认为可以辟邪、长命百岁。
这些婚服,雍容华贵,十分精美。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传统工艺和精致的刺绣,使整套婚服极具设计感和美感,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彩绣壮服的原创人陆兰珍、陆兰春两姐妹,2012年靠2台老旧的家用缝纫机,挤在家里小阳台开始了壮族彩绣服装小作坊,发展到如今的纳福彩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手工制作壮族服饰、绣球、背带、饰品、挂件、绣包、绣画等民族工艺品等。她们设计制作的壮族服装,不仅获国家级奖,还被南宁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西壮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在“纳福彩绣”服装店选购民族服装,与逛一般商场不同。看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款式和色彩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宛若到了艺术殿堂。一套套民族服装,一件件精美饰品,彩线绣出的各种图案,如诗如画,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邃与魅力。
我和老伴儿试穿了几套衣服,没想到如此的适配、华丽、优雅、亲和,满满的民族感、民族风。店员说,如果不合身,可以量身定制。我们己等不及,当即购买了一套黑色彩绣女装,一套蓝色彩绣男装。
老伴儿穿着壮族服装,体验了民族风情的魅力。“三月三”期间,她和腾翔“友女”们穿着绚丽的壮族服装,在墰常边农家娱乐园里唱歌跳舞,拍摄短视频。色彩斑斓的壮族服饰,在阳光下随着舞步闪耀,艳丽多姿,令人沉醉,惊叹大自然与人形成了绝美的画卷。
民族服装不仅是一种穿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承载着壮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在人们已习惯穿着现代服装的今天,如何让民族服装普及民众,进入日常生活?
吾以为,传统民族服装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让服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保留传统民族服装的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实用美观,民众认同,方为正确之道。
多元文化中的的民族服装,会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