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从一开始把树上的核桃认作是苹果,到后来熟悉了各类作物的习性,为村里的大蒜、辣椒设计了IP“蒜乐辣”;从一开始的“社恐”,到后来成了可以在村播卖桃、在村晚自信表演的“社牛”;从一开始以为就是去农家乐,到后来被充分信任,为村里设计了与民宿配套的“美食广场”方案……
30天的时间里,来自62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平谷区200多个不同“气质”的村庄解决了若干真问题——有的问题很小,却是一次走出象牙塔的真实践。
正在发力科技+农业的平谷区对青年人才充满了渴望必一运动,今年也是该区第二年举办“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据北京市平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浩彬介绍,今年区里深度挖掘并精准匹配了校地需求,以“课题制”推动社会实践更加靶向明确、成效显著,共征集了220余项课题,涵盖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环境提升、文旅创新等方面。
来到平谷前,东北林业大学会计专硕研一学生伏婧做了很多功课,带着此前平谷区提出的“发展林下经济”需求,她和队友走进了平谷区马昌营镇王各庄村。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伏婧和团队成员了解调查当地的气候、林场及经济作物成长情况。经过前期摸排和走访,结合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成果,伏婧和团队挑选出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林下经济作物,作为村里发展林下经济一个可选的方案。“走进乡村,我们才真正让书本知识接了地气。”伏婧说。
也不是所有的实践团队在“进村”之前都有明确的任务。在来到平谷区山东庄镇桃棚村前,中国戏曲学院的几位研究生做好了到田里干活的准备。到了桃棚村后,他们发现当地的主要产业是旅游。
经过走访,他们了解到平谷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桃棚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百姓积极参与抗日,留下了不少抗日遗迹和遗存。
“有些抗日故事、歌谣靠老一辈人口口相传,如果老人过世,这些故事又该如何流传呢?”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研二学生张钰说。此前,村里已经组织人员对红歌曲谱进行了发掘和记录,实践期间,张钰和同学对资料进行整理,对部分曲谱进行作曲和录音工作,完成贴唱混音和MV拍摄。
他们还计划围绕平谷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过程,打造一个京剧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平谷的抗战历史和文化底蕴。
北京工商大学酿酒工程系大三学生王硕带着他的小目标来到了被称为平谷大桃第一镇的大华山镇——能不能利用那些品相不佳的大桃做一款桃子果酒?
他的想法得到了支持。大华山镇的负责人认为,酿造桃酒能进一步延伸平谷桃的产业链,丰富大桃业态,并专门给这支5人团队联系了当地的酒厂,为他们提供酿制的场所。
团队选择了黄油桃作为酿酒品种,并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在口感、香气、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制作出了样品。王硕带着团队新酿的黄桃果酒,来到平谷区为参加此次实践的大学生举行的成果答辩会,请评委品鉴。
北京电影学院的两个团队则联合起来,自编自导了一部轻喜剧短片《大闹桃谷》。这部短片以风趣的语言和诙谐的剪辑方式,讲述一位博主在直播过程中穿越到天庭蟠桃大会推荐平谷大桃的故事。
该校声音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大一学生张楚涵介绍,两个团队的同学都不是专业的导演和演员。为了拍好这部短片,大家身兼数职,临时学习,还邀请村民来支援拍摄。大兴庄镇干部支持同学们的创意,还提供了拍摄场地、资金。
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王彦是土生土长的平谷南独乐河镇北独乐河村人,他想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真正了解家乡、赋能家乡。
他和同学结合当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打造北独乐河村IP形象的想法。王彦说:“农村的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品牌效应,我们要打造这样一个品牌形象,对它进行文化赋能必一运动,让它具有品牌价值必一运动,这样才能卖得更好、走得更远。”
最终,他们设计出一款以大蒜为基础的IP“蒜乐辣”。王彦说:“这个名字融合了北独乐河村的名字,当地特色经济作物大蒜和辣椒这三个元素,还玩了谐音梗,我们都觉得很有趣。”
南独乐河镇组织委员贾静宇是北京农学院团队的“乡镇百事通”——有了新想法、新问题,学生们随时给他打电话。在他看来,学生们“带来了城市的各种信息,给乡村带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想法也很大胆,很有实践性”。
在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必一运动,一个由闲置变电站改造的美术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它的存在让乡村道路多了一抹文艺色彩。这个美术馆便是去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后的成果。
经过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设计改造后,由“政校村”三方力量合作而成的平谷电站美术馆举办了艺术展览、驻地艺术家创作、课程研学、亲子授课等活动。同时,美术馆探索“咖啡+展览+活动+沙龙+N”的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让乡村气息与艺术生活融合,串联起农、文、旅与乡村特色结合的“文旅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位于京津冀交界处的大岭后村,正在积极发展亲子露营、高端民宿、休闲餐饮、户外体验等文旅产业合作项目。当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来到大岭后村后,村党支部给他们出了一道题——如何留住游客,让游客在大岭后村住一晚?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岭后村风景优美,有不少高端的优质民宿,但却没有餐饮,这也成为不少游人不愿留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成绍楠介绍。
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岭后村村委的支持,大岭后村党支部陈立彬将这一项目汇报到上级单位后,也得到肯定,很快便有银行愿意与大岭后村合作,将提供500万元用于美食广场的建设。
“我们看重大学生,希望未来能与他们背后的高校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形成平谷搭台、企业投资、高校提供智力支持这样的‘金三角’模式,助力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组织部部长柳腊梅说。
很多实践团队都离不开其所在高校的支持。如今,伏婧团队提出的发展林下经济方案得到了东北农业大学的重视,7月8日必一运动,学校教师专程从哈尔滨来到平谷进行对接,计划下一步引进先进技术助力农业发展。王硕团队研发的桃酒也得到北京工商大学的支持,计划下一步与企业合作,将产业扩大。
北京市平谷区委、区长狄涛说,平谷建设农业中关村,就是要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把资源的势能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助力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实践探索。